 
    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 更新时间:2025-10-31
更新时间:2025-10-31 点击次数:17
点击次数:17
              本文由济南赛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
一、标准定位与适用范围
GB/T 1037-2021是中国国家标准,专门用于测定塑料薄膜、复合膜、片状材料(如人造革、纸张、无纺布)在特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水蒸气透过性能。该标准通过杯式增重法与减重法两种技术路径,为材料阻隔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,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、医药防潮、电子元件保护、建筑防水等领域。
二、测试原理与方法对比
1. 增重法
原理:将干燥剂(如无水氯化钙)置于透湿杯内,试样密封于杯口。在恒温恒湿环境中,水蒸气透过试样被干燥剂吸收,导致透湿杯质量增加。通过周期性称重,计算水蒸气透过量(WVT)和透过系数(P)。
适用场景:低水蒸气透过率材料(如高阻隔性包装膜),精度高,适合长时间连续监测。
操作要点:
干燥剂需通过0.60mm~2.36mm筛网,使用前在200℃±2℃烘箱中干燥2小时。
透湿杯内干燥剂需定期振动混合,避免上层干燥剂失效。
试验环境:38℃、90%RH(典型条件)。
2. 减重法
原理:将蒸馏水或饱和盐溶液置于透湿杯内,试样密封于杯口。水蒸气透过试样进入环境,导致透湿杯质量减轻。通过周期性称重,计算WVT和P。
适用场景:高水蒸气透过率材料(如透气膜),操作简便,适应不同厚度试样。
操作要点:
蒸馏水需覆盖杯底且不接触试样,水温与试验温度偏差≤±1℃。
试验环境:38℃、10%RH(典型条件)。
倒杯法(试样与水直接接触)适用于模拟含水量较高物体或液体接触的包材透湿过程(如医用敷料)。
三、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
食品包装:评估共挤膜、口服液体药用复合膜的防潮性能,延长产品保质期。
医药领域:测试医用敷料、创面敷料的保湿性能,确保产品有效性。
电子行业:控制电子元件包装材料的透湿率,防止湿气导致的性能下降。
建筑与建材:评估防水透气膜、太阳能背板的透湿性,提升材料耐久性。
纺织品:检测防水透气布料、无纺布的透湿性,优化产品舒适度。